展会动态
近日,央视财经消息,中药材市场迎来大规模涨价。广州某连锁药店总经理表示,终端价格都来不及调整上涨,因为进价涨得太快了。
以全国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例,这里有2600多种中药材品种,2021年,有超过60%的品种价格会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具体来看,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价格就进入了上涨通道,比如马钱子价格年涨幅高达228%,柏子仁、大风子、紫苏子、郁金这些品种年涨幅都超过150%。2021年8月,中药材迎来又一轮涨价潮,药通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8月份以来菊花涨价78.6%,进口酸枣仁涨价57.1%,“朝鲜南沙参”涨价46.7%。
广东东莞某商家陈皮销售员表示,十五年份的陈皮,2019年价格是一斤800元,现在已卖到一斤1600元。年份越久,价格涨得越多。二十年份的陈皮,2019年价格是一斤2000元,现在已经卖到一斤3000元。
泽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款药材,据2020版中国药典显示,其功能主治为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中药材天地网信息数据显示,2020年9月泽泻价格为14.5元/斤,而最近的泽泻价格已达到39元/斤,涨幅169%,而从2016年-2020年五年间涨幅也不过26%。
一位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商户陈先生表示,除了陈皮和泽泻之外,今年常备的200多种中药材价格都上浮较大,有超过100%的涨幅。大众比较熟知的当归、党参等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广州某连锁药店总经理表示,白芍从18.5元/公斤涨到了32元/公斤,当归从92元/公斤涨到了128元/公斤,太子参从85元/公斤涨到了128元/公斤。
9月6日,A股市场中药板块又一次迎来狂欢。同花顺iF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69只中药概念股中,68只股价上涨,精华制药、广誉远、健民集团、亚宝药业集体涨停;信邦制药、吉药控股、葫芦娃等个股涨逾5%。
当前,中药材品种多达12807个, 但市场线个左右。其中常用品种不超过600个,家种大宗品种更是少之又少,约为238个。
而2018年-2020年,是历史以来国内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最多、最大的三个年份。具体来看,2018年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为5120万亩、2019年度为5250万亩、2020年度为6620万亩。
换言之,这么大一个连年递增的种植体量,集中在几百个品种之中,部分品种肯定会因为货多而出现滥市价跌现象。比如,往年30元一公斤的牡丹皮,在2018-2020年度价格跌到了10-14元每公斤。
价格过低甚至连种植成本都不够,农民就会选择放弃种植,而农民放弃种植的品种,通过市场不断的消化,价格便会跟着时间的推移逐年攀升。正是由于2018-2020年度,很多中药材价格因为种植量过大跌到了“地板价”,于是引发了行业大众的注意,滥市抄底现象由此展开。部分低价位品种被一些看好后市的压货商不断吸储,价格从而出现积极反弹。
2020年年初,疫情开始肆虐。一些抗病毒的药材品种,随着抗疫预防的一号方、二号方的出现,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例如金银花这味药材,市场统货很快就从140元一公斤攀升至270元一公斤。
甘肃岷海制药董事长张峰认为,受疫情影响宣肺清火类的药材用量非常大,比如黄芩的市场需求就非常旺,这对本轮中药材涨价起到了很强的拉动作用。
一位药材经营户表示,疫情发生后,苍术销量猛增了一倍,现在产地没货源,新货要等到9、10月才可以采挖,目前库存几乎都用光了。
疫情后期,虽然农村封村封路现象逐步解除,市场与产地购销恢复通畅,但是,部分清热解毒的药材虽疫情的演变消耗甚巨,供大于求的局面迅速转化为供不应求或库存见底。像这类品种,涨价就成为了无可回避的现实。
2020新版药典从2020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对于中药材中残留的重金属、农药的检验测试标准都进行了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相当一部分中药材原料因不合格遭淘汰。也就是说,药典修订之后,能够符合新药典规定要求的药材减少了,“不合格”的药材增多了。
比如,给黄芪的标准里加了甲苷和多糖,这样野生黄芪就变成“不合格”了,但按传统中药方剂的药效来衡量,野生黄芪药效明显会高于家种的黄芪。
再比如,以中药材连翘为例,新版药典增加了挥发油检项,挥发油不够的连翘,市场行情报价在60-70元之间,而全部符合新药典的无柄连翘,现在已经卖价到80-90元公斤,价格不仅迅速拉开了距离,并且挥发油达到药典标准的规格仍呈上升趋势。
甘肃岷海制药董事长张峰表示,以当归为例,目前存量其实够用,但因为行情不好存货太多,不少商家统一口径对外宣称“缺货”,致使市场畸形涨价。
甘肃省陇西县中医药材经营商户鲜守杰表示,甘肃每年中药材涨价都和天气异常有关。一有干旱,就会来很多外地的商贩来囤货,遍地的仓库都是党参、黄芪、当归;一下雨,药材价格又会回落,可以说炒作和天气影响叠加在了一起,非常不正常。
安徽省亳州某药业负责人韩强介绍,2021年,河南暴雨导致地黄、山药、山茱萸等等缺货;西北今年出现干旱,导致党参减产,当归、党参、甘草作为西北三个重要药材,价格一起在上涨,现在当归已经有缺货的情况。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这一趋势在中药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中报中已有所体现。同花顺iF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药行业(同花顺行业)69家上市公司中,近九成公司总经营成本上涨,超四成公司总经营成本上涨20%。
西藏药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中成药产品面临极大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公司面临经营成本增加的风险。
另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风险提示,中药材由于其野生资源的稀缺性、人工种植受气候环境和种植培养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同时,随着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大幅波动增加了公司采购成本及中药材贸易亏损的风险。
如何应对上游原材料的涨价潮,成为了摆在了中药生产企业面前的一道共同的难题。在这道难题面前,各大企业现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应对策略。
香雪制药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我们在全国建有中药材基地,除了中成药制造以外,还有中药材、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的生产经营,所以价格波动在可控范围内,另外香雪制药价格管理体系完善,所以没再次出现因为原材料波动影响药品价格的情况。
据悉,过去五年里,香雪制药建立了国家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及全国五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为的就是实现更好地掌控保障药物质量。
和香雪制药选择相同路径的还有上市公司白云山的母公司广药旗下的白云山和黄。该公司目前拥有安徽阜阳(板蓝根)、广东清远(穿心莲)、河南南阳(丹参)、广东台山(溪黄草)、云南文山(三七)、黑龙江大庆(板蓝根)等10余个GAP基地,种植规模近20万亩。
白云山和黄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基地的设立不仅解决了中药材品质难稳定的问题,中药材种植还能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板蓝根种植成为市场热门,我们的板蓝根产业帮扶一早启动,不少种植农户收入增加。
河北一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解淑强表示,他们的产品主要面向医院和药厂,而药厂的订单合同都是一签一年,即使原料涨价,他们也无法调整产品价格。这几年多变的中药材市场,逼迫他们形成了应对价格波动的策略。而预判行情,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环。
解淑强表示,他们会提前预判行情,比如今年产量会什么样、库存什么样,综合分析价格是涨还是落,再根据得出的结论,给客户签订合同。
和解淑强相似,不少企业选择提前出手囤货,以此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央视财经消息,有一家中药企业的库房囤放了几十吨薏仁,都是在两个月前一次性买入的。
如果预判错误,没有及时囤货,不少企业只能无奈接受成本上涨的事实。北京、四川等地的多家药企表示,如果中药材继续涨价,就必须上调终端产品的价格。这对终端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具有压力的信号。
医药行业独立评论人谭亚娣表示,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非常大程度应该会是长期趋势。这一看涨判断也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判断。
中药材价格大涨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药正在加速“走出去”的步伐。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一批中药,在疫情中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截至目前,连花清瘟胶囊已经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足迹覆盖加拿大、俄罗斯、菲律宾、科威特等国。除中国外,连花清瘟还分别在科威特、蒙古获批新冠适应症;在乌兹别克斯坦,连花清瘟入选了卫生部发布的抗疫药品白名单。
印度尼西亚发行量最大的《罗盘报》报道,前印尼国民军总司令佐科·苏延多应用包括连花清瘟胶囊在内的药物,成功治愈了包括其共同生活的亲属和雇员在内的13名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在新增确定诊出的病例屡创新高的印尼引发民众关注。除此之外,津巴布韦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日报《先驱报》、菲律宾第二大电视台——GMA电视新闻网等全球媒体,皆对连花清瘟胶囊在当地国家的治愈效果发表了重磅报道。
多年以来,坊间流传着一句诙谐的笑言:西药能将死亡解释得明明白白,但中药却能让人糊里糊涂地活下去。
如今,中药正从这一笑言中走出,以科学的名义不断证明自身的价值。集“养身保健、治未病、疗疾病”等多种作用于一身的中药,迎来了全球瞩目。